什么是综合爆破>技能/h2>
综合爆破一般包括小炮和洞室两大类。小炮主要包括钢钎炮、深孔爆破等钻孔爆破;洞室炮主要包括药壶炮和猫洞炮。用药量1t以上为大炮,1t以下为中小炮。
(1)钢钎炮通常指炮眼直径和深度分别小于70mm和5m的爆破方法。
1)特点:炮眼浅,用药少,并全靠人工清除;不利于爆破能量的利用。工效较低。
2)优点:比较灵活,在地形艰险及爆破量较小地段(如打水沟、开挖便道、基坑等),在综合爆破中是一种改造地形,为其他炮型服务的铺助炮型。因而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炮型。
(2)深孔爆破是孔径大于75mm、深度在5m以上、采用延长药包的一种爆破方法。
1)特点:炮孔需用大型的潜孔凿岩机或穿孔机钻孔,是大量石方(万方以上)快速施工的发展方向之一。
2)优点:劳动生产率高,施工进度快,爆破时比较安全。
(3)药壶炮是指在深2.5~3.0m以上的炮眼底部用小量炸药经一次或多次烘膛,使眼底成葫芦形,将炸药集中装入药壶中进行爆破。
1)特点:主要用于露天爆破,其使用条件是:岩石应在Ⅺ级以下,不含水分,阶梯高度(H)小于10~20m,自然地面坡度在700左右。
2)优点:是小炮中最省工、省药的一种方法。
(4)猫洞炮系指炮洞直径为0.2~0.5m,洞穴成水平或略有倾斜(台眼),深度小于5m,用集中药锯炮洞中进行爆炸的一种方法。
1)特点:充分利用岩体本身的崩塌作用,能用较浅的炮眼爆破较高的岩体,自然地面坡度不小于50°,最好在70°左右。
2)优点:在有裂缝的软石坚石中,阶梯高度大于4m,药壶炮药壶不易形成时,采用这种爆破方法。
周苏红是中国女排强势期的强势接应,没有之一吗
周苏红在陈忠和时期,是国家队的主力接应!无人能够撼动!出色的下三路技术加上强势的跑动进攻,辅以破发率很高的发球,让她足以能够担任国家队8年的主力接应!北京周期都已出现周苏红无替补的局面!北京奥运会能够获得铜牌,周苏红的出色发挥可以占据首功!
答案是肯定的。那一代国家队中没有类似朱婷这样的能一锤定音的拔尖队员,身高条件在国际上完全处于弱势。所有的胜利都是靠密切的配合串联,靠队员高超的技术发挥来取得的。可以说,条件更艰苦,胜利取得更不易。现在的队员,还要强调一传,在那时这简直就不是问题,没有一个队员一传不行的。周苏红每轮都是先接完一传,再跑动上去打一攻,而且还得保证速度力量都得够(能下球)。就这难度,现在的队员谁能完成?所以说,她是女排队员中(截止到目前)最强悍的接应,是实至名归。
说起中国女排黄金一代时期最全面的强势接应周苏红,相信有相当一部分的球迷都听说过她的事情况和看过她的比赛。
在雅典奥运周期,当时主教练陈忠和对队员要求十分严格,对接应二传技术全面化更是严格,不光是要求有接六轮一传能力那么简单,在进攻拦防上、小球串连甚至是充当二传组织进上都要有上佳表现,这些周苏红不仅都能够做到,而且都非常好。
周苏红不仅有六轮一传的能力,而且到位率还非常高,数据基本稳定在队内前三位。她的跑动进攻更是一绝,速度快、力量足,特别是她在五号位接一传后反轮跑动换位到二号位进攻,速度非常快,成功率也非常高。在当时,周苏红虽然不是球队的战术核心,但她的跑动进攻是整个球队战术丰富的关键点。自2002年世锦赛后,几乎所有球队在与中国队交锋时,他们明知周苏红的一传能力最好,却仍然坚持追发她,从而试图遏制住中国队的快变,她在前排进攻、后排保障面面具到,在当时周苏红完全成了中国女排一个先锋官的形象。
周苏红把接应二传这个定义几乎做到完美,她在场上时常会充当二传组织进攻,当二传冯坤第一次触球而不能传球时,她就会将球传给周苏红,而周苏红从四号位再将球传给二号位的冯坤,她也会将球传给三号位半高球。像这种组织方式,在当时除古巴队外,其她球队根本没有这种四二配的战术。
所以说,周苏红是中国女排强势时期最强势的接应,没有之一。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龚翔宇现在虽然是中国女排第一接应,技术也很全面,但她的跑动进攻和力量方面还有待于加强。郑益昕在跑动进攻上确实有周苏红的影子,但全面性方面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