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Cheers!留学生采访的第33位留学生
转眼又到了4月,不少刚刚参加工作的留学生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H1B工作抽签做起了准备。然而,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巨大的抽签压力,许多中国学生选择了另辟蹊径自主创业。
历数我们cheers节目组采访过的留学生,才发现如今留学生创业的还真不在少数--哥大毕业后开了米线店的云南小哥,放弃建筑师事务所转做 工作室的建筑系才子……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一位来自信息工程系准工程师创业的故事。相比其他选择创业的留学生,他的创业经少了点“甘苦谈”,多了点“天马行空”,连创业的秘笈都是从篮球队里学来的呢。
程序员+工作狂
谢瞳
在拍摄前的电话采访中我们发现,聊起工作时侃侃而谈的谢瞳,谈到日常生活时却突然语塞了,“我平时的生活其实比较单调,因为基本上所有时间都在工作,”谢瞳说。
当时以为他谦虚,没想到去了他长岛的家中,却发现这还真是个工作狂魔的打开方式——就连在家,他都专门收拾出一间屋子做工作室,下班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工作室里写代码编程序。
正是这位自己都反省自己生活有点无聊的工作狂,以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在他第一份工作的公司里,用三年之内从junior level的程序员,爬升到了技术总监的职位。而后,也是靠着“工作狂”对于工作的一腔鸡血和热情,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毅然决然辞去了技术总监的高职,创起了业。
工作既没有让谢瞳提到周一就头痛、也没有让他在加班中负能量爆发,而是激发起了他工作狂魔的模式,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真是把自己所做的当做了一种信仰,结结实实的找到了自己想 做的事业,而这项事业就是电子商务行业——来了美国之后,谢瞳发现在美国买东西格外的方便,很多商店里买不到的东西,商家都会主动要求给你order from website。相比国内多种品牌全被囊括在一两家大的门户购物平台,谢瞳说他更喜欢美国的网购模式,每个品牌都有自己专门的网站,页面设置清晰,操作流程简便快捷,线上结合线下的模式使购物变成了一件特别享受的事。也因为如此,他早早就决定,要以程序员的身份,多在美国电商行业取经,再在将来把这些经验带回给中国市场。
刚开始投入电商行业的谢瞳既没资本也没经验,好在美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meetup,并且门槛还都不高。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的谢瞳很快就结识了不少电子商务和信息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能收获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他还成功拿到了第一份工作Offer,并在这家公司以拼命三郎的姿态一做就是三年。这三年内,除了在编程技术上越发熟练、他还结识了不少电商界的人脉、更重要的是,做到了技术总监职位的他,也开始能看到更大的行业图景,考虑一个品牌做电商的案子时,不仅想着怎么用代码编程来使一个网站从无到有,更是在市场营销的层面去推敲用户的心理、综合品牌形象和价值观等方面,架构更好的电商策划案。
问及谢瞳是如何从一个一心写代码编程序的工程师转变成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时,他说这全是得益于自己大学时在篮球队里摸爬滚打四年的经验。大学时,整个球队全是名校出来的尖子生,聚在一起打球时难免出现“谁也不服谁”的情况,从那时起谢瞳就总是扮演球队里粘合剂的角色,慢慢的就变成了队里的Cheer leader。创业之后,谢瞳在管理团队时便借鉴了自己在篮球队的经验,懂得最大化满足团队里每个人的利益是谢瞳这几年工作下来总结出的心得。
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谢瞳告诉我们他家附近有片很美的湖,工作累了时他就会去湖边走一走,换换脑子。在我看来,对于用尽全身心工作的他来说,在湖边散步的时光是短暂且珍贵的,毕竟有时什么都不用想,也是一种幸福。
如果你恰巧也认识有趣的留学生,
欢迎推荐及自荐!
联系请至:Stellagu@sinovision.net
或Janestone@sinovision.net
文科生理科生出了国的没出想出的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本期的Ta吗?
请留言给我们哟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