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臧晓松 严翠 李师胜
“大量印度纺织订单转移至中国,订单量巨大,听说已排到明年5月。”这样一条,让因疫情遇冷的服装行业重回成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实地探访江苏、山东、广东等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创造,多数企业订单状况较上半年有大幅改进,部分企业订单暴增。在纺织重镇苏州盛泽,有面料企业上个月一次性接到100万米的外贸订单,这样的大单今年以来并不多见。同处该镇的纺织龙头东方盛虹也在加班加点忙生产;位于山东高密的毛巾龙头孚日股份,订单已经排到明年1月份……在海内疫环境势持续向好,印度纺织订单转移至中国,以及传统旺季到来等多重成分的刺激下,上游的棉花、化纤等价格持续攀升,遭遇“最困难的一年”的中国服装行业,正迎来久违的火热行情。
这样的行情能够持续多久?服装行业专家向表示,在环球疫情反复的背景下,短期订单转移属正常贸易征象,海内服装消费逐渐规复也符合预期,但海内纺织服装行业总体发展趋缓、趋困,须要一到两年韶光才能真正规复元气。
纺织服装业
重现“排队”行情
位于苏州盛泽镇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被外界视作“中国第一布市”,7000余家商贸公司云集于此,成交额更是连续多年打破千亿元。
身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协会副会长的周建春,是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布料经营商,客户覆盖了海内大多数有名服装生产企业。就在上个月,周建春接到了一个100万米旁边的外贸订单。在往年,比这更大的订单也有。而今年,在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样的外贸大单已属“百里挑一”。
“像100万米的这种订单,今年疫情期间真的是百里挑一。”盛泽东方纺织城贸匆匆部总监欧阳勇直言,由于今年前半段确实太坎坷,涌现这么大的订单,确实能够提振大家的信心。
“因疫情缘故原由,一些印度的纺织订单确实有转移到中国的情形。”东方盛虹化纤板块外贸卖力人缪云龙表示。东方盛虹是行业内有名的纺织龙头,最近一贯处于加班加点生产的状态,“最近买卖确实比较好。”不过缪云龙强调说,最近公司订单火爆与印度订单转移关系不大。“由于印度纱线在全体国际市场上以中低端为主,因此转移到盛虹的订单并不多,我们紧张是中高端纱线产品为主。”
“5月份往后,出口就已经在规复,第三季度开始逐步与去年同期持平,部分地区出口乃至还高过去年增长水平,8、9月份出口量都创下历史新高。”缪云龙直言。从9月30日以来的半个月,东方盛虹纱线均匀价格比前期上涨700元/吨,有些规格上涨了1000元/吨。“现在很多产品供货都很紧张,加上内销市场需求规复更快,最近内外贸都涌现了客户排队的征象。”
周建春向e公司表示,盛泽镇上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买卖就看每年的后4个月。这4个月的买卖能抵得上前8个月的总和,“现在传统旺季已经开始了。”
位于山东高密的孚日股份,紧张产品为毛巾和床上用品。过去20年里,公司的毛巾出口量持续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实现业务收入20.24亿元,同比低落19.91%;实现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低落44.03%。而从下半年开始,孚日股份终于迎来市场回暖。公司干系卖力人表示,“我们从6月份开始订单好转,目前订单饱满,已经排到明年1月份了。”
下贱需求开释
上游原材料涨价
经历上半年“寒冬”后的海内服装业,正在迎来消费黄金期。
“现在疫情相对稳定,经济也较好,服装发卖比较上半年有了明显好转。其余,今年可能是冷冬,近期有不少客户提前囤冬装。”深圳一位服装从业人士见告证券时报·e公司。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央的统计,2020年10月1日到7日,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5%,高于2019年同期零售额增速14.3个百分点,充分显示我国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开释的发展动能。个中,服装类零售额增长颇为亮眼,同比增速达到了16.8%。
以服装领域的重点企业红豆集团为例,10月1日至8日,红豆服装连锁国庆假期线上线下发卖同比增长49.68%,线上发卖同比增长138.37%。个中,红豆居家线下门店发卖总额打破1.5亿元,同期增长55%;红豆男装线下门店累计发卖破亿元。服装企业波司登比来同样发卖火爆。淘宝数据显示,10月1日至6日,波司登品牌旗舰店发卖额同比增长574%至1910万元,发卖件数同比增长300%至1.8万件,发卖均匀单价由去年同期的613元提升到今年的1034元。
与服装市场回暖相对应,上游棉花、涤纶长丝、涤纶短纤、棉纱、粘胶、氨纶、锦纶等价格均涌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公开信息显示,近期外棉持续上涨,棉花期货在国庆假期后呈现补涨行情,较节前上涨逾1400元/吨。棉花价格最新显示:截至目前,棉花期货价格打破14200元关键位,并创下年内9个月来新高点。
随着目前海内需求逐渐开释,秋冬季面料需求回暖,产销情形较好,进一步推动了涤丝价格的上涨。中纤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涤丝工厂DTY、POY和FDY库存分别较前一周低落2天、1天和3天;DTY、POY和FDY每吨价格分别为6600元、5200元和5550元,较前一周分别上涨100元至120元。卓创资讯显示,下贱电子布的主流成交价格3.4元~3.5元/米(周环比上涨0.2元/米)。无碱玻璃粗纱需求兴旺也带动厂家库存消减,巨石集团、泰山集团、内江华原等行业内主流企业无碱纱价格均上调200元~400元/吨。
海内的氨纶行业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目前华峰氨纶、新乡化纤和泰和新材三家头部企业合计市占率约为40%。卓创资讯氨纶剖析师巩玉倩表示,近期氨纶厂家涨势不断,干系厂家在8月份提价两次,9月份提价两三次,10月份至今已经三次提价。个中在10月15日,华峰氨纶、新乡化纤、泰和新材等公司再度提价,操持各
规格普涨2000元/吨。涨价缘故原由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氨纶运营本钱不断升高。加之场内货源供应偏紧,下贱客户按需跟进,整体市场产销节奏良好,各方对后市看涨气氛较浓。
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指出,近两年布料价格颠簸明显增大。“以前总体比较平稳,可能一个月涨价20%~30%。”该人士指出,从前年开始,布价涨跌周期溘然变短,“这个星期涨价30%,下个星期可能又跌30%,这并不是真实的供需拉动。”上述情形紧张发生在低价布料上,“乃至会一觉醒来,就创造布价涨了百分之五六十了。”在他看来,这几年,市场存在炒作低价布的情形,“高价布的价格就一贯比较稳定。”
印度订单转移
并非上涨主因
“大量印度纺织订单转移至中国,订单量巨大,听说已排到明年5月。”这个在网上热传的,让因疫情遇冷的服装行业重新引发外界关注。
染整专业wiki网站染整百科的显示:近几个月以来,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纺织企业因疫情无法担保正常交货,多个本来在印度生产的订单转移到我国生产,个中毛巾、床单等产品订单量较大。
印度目前是环球最大的产棉国、环球最大的黄麻生产国、环球第二大丝绸生产国,其纱线产能占环球22%。纺织服装业是印度经济的主导细分市场之一,也是印度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纺织行业占印度出口总收入的15%旁边。中国是环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风明显。疫情对供应端和需求端都造成严重冲击,家当链供应链同步受阻,中国也经受了同样的磨练。跨国公司在环球范围内调度订单生产、国际采购商根据生产能力选择供应商,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中国也有一些行业和地方的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市场生产。
海内一有名机构纺织服装剖析师李哲(化名)在接管采访时,肯定了目前印度、东南亚疫情导致部分订单转移到中国的说法。据他理解,海内部分企业7、8月份产能利用率达80%旁边,9月份更是满产,“短期成分,还有今年偏长的国庆假期,导致的终端需求拉动;此外,冬季前的传统补库存旺季也有一定影响。”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157.8亿美元,同比增长9.4%,出口增速较上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海关总署表示,下半年以来,服装出口形势持续好转,9月份服装出口额为152.3亿美元,同比增长6.5%,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态势。当前,我国纺织业较为稳定的家当链供应链也正在吸引部分外洋订单回流。
孚日股份干系卖力人表示,今年美国调低中国输美纺织类产品关税也刺激了外贸行情。“目前来看,对行业冲击最大的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加关税行为。今年2月份之前,美国已经将部分纺织品类,如床品的关税下调,从15%降到了7.5%。但因又受疫情影响,外界关注度并不高,关税下调利好本次订单回流。”
不过,印度订单转移的说法,海内一家纺织面料上市公司干系卖力人直言“无感”,“公司产品多数出口,欧美占比较高。而欧美疫情目前还没到达峰值,订单依旧不敷。”该卖力人认为,随着新冠疫苗的推出和下贱商业的复苏,全体行业也将迎来复苏,“目前来看,明年肯定会比今年好。”
“由于今年疫情影响,大家都过于谨慎,手上都没货,做贸易的没货,做服装的也没货。”周建春剖析说,“60年来最寒冷冬天”的推动了涨价潮,“大家存在买涨不买跌的生理,需求就这样集中爆发出来了。”
复苏至少持续两个季度
短期回暖难改长期困境
兴业证券化工行业剖析师邓先河认为,当前中国化工家当景气仍处底部区域,大部分产品价格已经远远低于历史均匀价位,部分乃至跌入历史价格区间的后10%,行业盈利明显回落,部分产品价格进入全行业普遍亏损阶段,连续向下空间非常有限,且整体产品价格向上的概率高于向下概率。
这次的行业回暖能够持续多久?在剖析师李哲看来,本次复苏至少会持续两个季度。“订单一样平常会提前一个季度,目前第四季度订单基本下完,印度疫情正盛,至少持续到年底,以是明年一季度的订单也没有问题。”不过他同时也认为,海内纺织服装企业以出口为主,海内相对较小的需求难以拉动全体行业,“需求真个复苏须要看疫情进展情形。欧美服装店多是线下发卖,目前部分地区线下店不业务,需求上不来,以是,行业复苏是短期行为,没有长线逻辑。”
他表示,疫情结束后干系订单大概率还是会回流到印度和东南亚。印度、东南亚的纺织服装企业在人力本钱、能源本钱、地皮本钱、政府税收、关税、环保等方面具有上风。“就东南亚来说,当地的纺织服装企业毛利率要比海内高5个百分点。”
对付此波由内需、外贸拉动的海内服装业发展热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海内服装行业整体依然处于历史困境中。有业内人士剖析,近期行业回暖也有“订单放大”的情形存在,“比如你要采购100万米的布料,可能讯问8家生产企业,这8家企业接下来也会向上游讯问,100万米就可能被传成1000万米,实在订单就100万米。”
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向证券时报·e公司表示,疫情对海内乃至环球的供应链市场都造成冲击,环球市场尚未全面复苏和向好,海内服装业此时谈爆发为时尚早,“全体行业依然处于发展趋缓、趋困的状态,须要一个规复周期。当然,不用除部分订单转移,这是正常的贸易行为,但‘某个点无法提振全体面’。”
程伟雄认为,服装行业今年的发展大撤退,须要两三年韶光规复,“不要指望四季度有太大反弹,纵然反弹也无法填补今年的丢失。”他同时透露,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对服装行业带来的冲击,海内里小服装工厂多数转向内贸、电商或直播,大型工厂外贸订单大幅减少不是个案,也在内贸和自创品牌上探索。
就在10月15日~16日,2020中国服装大会在浙江海宁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会上表示,新冠疫情加速家当经济开启新周期,海内服装行业面临新寻衅、新变局,但同时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在这个过程中,服装领军企业由点及面、自上而下地贯穿数字化转型,不失落为引领全体家当生态向数字化、智能化与集成化发展的一条现实路径。其余,目前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在中国出口规模中比重不断扩大,成为“稳外贸”新增长点,中国本土时尚电商迎来绝佳出海机遇,须要企业深耕品牌培植,逐步从“流量导向型”、“产品导向型”转为“品牌导向型”。
中国服装协会干系卖力人也表示,“当前,中国服装行业全面进入计策重构和创新变革的全新发展阶段,已经站在参与引领环球服装家当变革的新出发点。”海宁中国皮革城株式会社董事长张月明表示,未来服装家当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消费人群年轻化个性化愈加明显;品牌服装上风越来越明显;线上线下深度领悟。